新年到,柏林村村民领“红包”

发布日期:2024-02-06 来源:【中国税务报】 浏览量: 字号:[]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中国税务报》 2024年02月06日04版)

1月30日,天气阴冷,但在山东蒙山脚下的柏林村里,却涌动着热潮。

“陈友君,分红1036元;陈成发,分红1760元……”村民们有序对账、签字、领取分红款。这是村党支部领办平邑县穗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红,大家都十分开心。人群中,有一位笑得最开心的人,他是国家税务总局临沂市税务局原驻柏林村第一书记娄贵利。

2023年12月,娄贵利任期结束回到临沂市税务局。临近春节,他回村看望村民,正赶上了分红会。

“娄书记,你回来啦!家里煎饼刚摊好,快!回家尝尝。”见到娄贵利,村民郝玉国拉起他的手就往家里请。

“我先到地里转转,过会儿再上村里去。”娄贵利笑着说。

虽然娄贵利不再驻村,但他却时刻记挂着村民和这片土地。

2021年10月,娄贵利来到柏林村。这里地处沂蒙老区腹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农业生产耕作粗放、效益低下。

面对这种情况,娄贵利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考察,决定以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托管全村土地,并成立平邑县穗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与集约化管理。娄贵利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动员村民以土地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合作社,承诺在每年给予每亩地800元土地流转费的基础上,再根据合作社年度收益进行分红。结果是:第一期流转500亩,仅用时4天,第二期流转1000亩,仅用时10天。就这样全村1500亩连片土地得到集中托管,“小田”变“大田”,村民变“股东”。

“土地流转既盘活了村里土地资源又解放了劳动力。”柏林村党支部书记刘积伟介绍,土地集中连片后,便于开展机械化运作,耕、种、管、收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由合作社统一团购农资,省去了流通环节,每亩地的耕种成本从1214元下降到686元。

化零为整,降本增效。柏林村“股田制”改革的做法入选全国税务系统“税务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2023年是个丰收年,合作社实现收入220万元、净利润79万元,合作社拿出了18万元进行分红。

“这次分红分了240元,前两天960元的土地流转金已经打到卡上了。”村民管国成高兴地说,“村里说到办到,说分红真的分红了,就是讲信用。”

拿到“新年红包”,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丰收来之不易。回想起合作社刚起步时的艰辛,娄贵利和刘积伟都满是感慨。

“2022年春天,玉米刚出苗就遭遇了涝灾,导致200亩玉米绝收。”娄贵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幸亏我们提前买了保险,由保险公司赔偿了损失,不然合作社就办不下去了。”这件事让娄贵利认识到,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弱,除了要购买保险对冲风险还要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娄贵利和村干部四处奔走,最终争取到扶持资金460余万元对土地进行高标准改造,修排水沟、装喷灌设备、建墒情和气象监测站……1500亩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400亩智慧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农业“靠天吃饭”的属性,让合作社常常需要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突发情况。

2023年秋天,正值玉米丰收时,连续几场大雨导致了玉米倒伏、地面松软湿滑,农机合作社的普通玉米收获设备无法作业。如果是以前,村民只能人工收获,费时费力。但现在,合作社的成立集中了农民需求与资源,让本处于弱势地位的种植方有了更多话语权。最终,穗丰合作社出资购买了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并租赁给农机合作社使用,如期收获了玉米。

“这不就是典型的融资租赁嘛。”娄贵利对记者说,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必然会有许多新的业务模式出现,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思维去管理和运营合作社,才能让路越走越宽。

正要离开时,我们碰到了今年1月刚来村里的驻村书记孙世民,他来找刘积伟商量开春在地里打深水井的事。

“由于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在地里铺设管道,我们错过了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影响了2023年的产量。2024年,合作社的收益一定会比2023年更好,村民能拿到的分红相信会更多!”刘积伟和孙世民都对柏林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分红会的第二天,蒙山迎来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新的一年让全村人更加期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