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税务:助企打造国之重器 携手逐梦星辰大海

发布日期:2023-07-27 来源:威海市税务局 字号:[] [] [] 【打印本页】

水下3500米,很少有大型鱼类能够在这里生存,深海的压强甚至可以把一块钢板瞬间对折。但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却创造了奇迹:研发出能够深入海底3500米的深海机器人。

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水下多场景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自主的产品研发体系,主要产品有水下清淤机器人、水下探矿采矿机器人、大型桥梁清淤机器人、水下观测机器人、渔业捕捞机器人、维护作业机器人、打捞救援机器人等。先后在中铁大桥局“常泰大桥”项目、南水北调枢纽、葛洲坝大坝监测、国内某水力发电厂等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及国家电网项目建设中作出贡献。

5月25日,在威海高新区小石岛海域,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出的深海3500米悬浮作业机器人正在等待下海实验。公司总经理陶泽文激动万分:“这款产品是企业挺进‘深蓝’的又一座里程碑。”

多年来,深海机器人技术一直被国外“卡脖子”。为了助力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中的资金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多部门联合“问诊”,从政策讲解、申报辅导、退税审核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确保企业顺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在创新路上爬坡过坎、起势腾飞。

2022年,未来机器人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1500米深海铺缆机器人,可以在1500米深的海洋中进行人工无法完成的海底光缆、电缆、管道等铺设作业,全套设备上万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形成了整个供应链的国产化,带动培育出上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为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贡献了威海力量。“实践证明,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项目总监姜立斌倍感欣慰。

挺进“深蓝”不能仅仅满足于1500米,然而,深海作业难度颇高,要掌握耐高压、导航定位、动力传输、通讯传输及多装备智慧协同等技术,每深一米都是新的尝试和考验。在此之前,掌握3500米海深作业生产技术的公司主要在国外,想要突破实现自主国产化,难!“没路也要闯出路来!”陶泽文回忆起当时的艰辛,企业再一次面临研发资金的巨大压力。

高新区税务局了解到情况后,利用税收大数据为企业进行“画像”分析,量身定制特色红利账单,充分利用研发费加计扣除、软件企业即征即退、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三年来为企业落实税收优惠790余万元,及时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运转压力。

充足的资金支撑,保障了企业研发步伐的持续推进。在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下,未来机器人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内核,近年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875余万元,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3.14%,取得知识产权50余项,不断打破海外技术和市场垄断,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用实力造就着众多“首台”和“第一”。随着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企业组一等奖名单揭晓,未来机器人历时一年时间,经过了上千次的试验的获奖作品——“深海3500米作业机器人技术开发”项目在行业内掀起了巨大的浪花。这一首台百分百“中国造”的深海作业机器人的研制成功,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改写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更为“海洋强国”建设和深远海科技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持。“它不仅是海洋工程施工、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的利器,更填补了深海作业级机器人国内空白,赋能国家深远海科技发展。”陶泽文激动万分。

海洋面积占据地球的71%,而人类目前对它的探索只有5%。眼下,海洋经济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在扩大内需、破除资源瓶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未来机器人聚焦国家政策和战略需要,不断持续扩大产能、加强科技创新。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第二届山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连续四年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企业……一个个闪亮的成绩见证着企业挺进深海的决心。

目前,他们正在做更广用途的水下机器人,悬浮、铺缆、采矿等多用途产品都在研发中。“技术创新不是要弯道超车,而是要换道超车,要把握住一切可以把握的机会换道超车,而不是盲目跟从模仿。”姜立斌说。

放眼未来,海洋事业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广袤海洋必将为人类带来更丰厚的馈赠。下一步,威海高新区税务局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调研走访活动,深入一线听呼声、办实事、解难题。问计问策、直面需求,全面打造“便捷享、无忧享、及时享”良好环境,以落实税惠政策的“小切口”,撬动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支撑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