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我的瞬间|许金川: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发布日期:2023-04-19 来源:学习强国 字号:[] [] [] 【打印本页】

2023年2月28日,我乘坐着开往春天的高铁,从临沂北站出发,大约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平邑蒙山站。高铁的速度真是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已经鼓出了嫩芽。我看着窗外的风景,心情无比愉悦。

头一天上午,国家税务总局临沂市税务局派驻平邑县柏林镇柏林村第一书记娄贵利同志征得有关领导的支持,让我到村里去看一看,撰写一篇宣讲稿,于是我就开始了这次令人期待的工作调研。

2021年,娄贵利同志主动请缨,报名到平邑县柏林镇柏林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同事们都很佩服他的勇气,因为大家都知道,担任第一书记是需要勇气的,短短两年的任期,要实实在在地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出成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娄贵利说:“我之所以主动报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曾经多次到过我们市局的扶贫村、第一书记村观摩学习,亲眼看到了市局领导和税务系统对第一书记的大力支持,目睹了第一书记的工作成就和乡亲们对第一书记那份发自内心的亲近和认可。我长期在机关工作,有幸能够通过组织选拔成为第一书记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同时也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在之后的几次闲聊中,我深知娄贵利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于父老乡亲,他始终怀着一种朴素而又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在两年的任期内,能为柏林村的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柏林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一脚踏进村里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柏林不振兴,坚决不收兵!”

没有想到这一年多过去,娄贵利同志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加了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的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宣讲团,他是市派平邑县第一书记推选的唯一代表。前不久,我写了一篇《“股田制”改革为沂蒙老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的文章,在2023年2月的《中国税务》杂志上刊发,专门介绍了娄贵利助力柏林村流转土地15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做法。

很快,列车停在了平邑蒙山站,娄贵利已在那里等候。他开车载着我直接到了1500亩高标准农田的现场。放眼望去,田里的冬小麦正在返青,拳头高的麦苗翠色欲滴、生机勃勃。田间垄亩纵横交错、连线成片,一眼望不到头。

环顾四周,虫情、墒情、气象综合监测站以及一排排太阳能杀虫灯矗立在新修的生产路旁,农技楼拔地而起,粮仓和农机库建设正在收尾,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

这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把柏林村1200亩撂荒地集中起来,同时,还流转了周围村庄的300亩土地,规划出400亩地实施智慧农业项目,面对未来的发展,娄贵利信心满满。

离开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场,我又来到了柏林村村委。夕阳下的柏林村村委办公楼熠熠生辉,看着整洁的广场、路面和宣传栏,我感觉这个村的基础条件确实不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的一副春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谋发展惠三农事业”,横批“为民服务”。娄贵利介绍说,这是春节前市局组织书法爱好者到柏林村送文化下乡时专门为村委和村民书写的春联。旁边的“便民服务中心”两旁贴的春联是“生活美满民心顺,乡村和谐事业兴”。

我又参观了日间照料中心和积分超市,感觉生活在柏林村的老百姓很幸福。600多平方米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免费为村民理发,并配备各类健身器材、按摩座椅等便民设施,提供一些理疗服务。积分超市是为了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日常学习,用学习积分兑换奖品的超市,奖品有米、面、油,还有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很受村民的欢迎,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难眠,百闻不如一见,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娄贵利让柏林村朝着美丽乡村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这中间可想而知他费尽了多少心血。

第二天,吃完了早饭,娄贵利继续陪着我参观。我们来到了他招商引资的位于村庄南面紧靠新修建的沂河路旁的国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今年,我们公司开足马力生产,主要为新希望、六和食品等公司生产新型食品包装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项目能够就地安置柏林村富余劳动力180余人,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这多亏了娄书记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公司经理、项目投资人班涛高兴地说。“这里原来是村里闲置多年的破产院落,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了闲置资源,助力柏林村实现产业振兴。”娄贵利介绍说。

我们又来到了柏林河治理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施工。柏林河紧靠着柏林村,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着手打造好柏林河。“目前,县里正在整治柏林河,紧靠村子要修一条橡皮坝,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建设沿河公园绿地,打造休闲旅游景观带,把柏林村建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娄贵利对柏林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柏林村党支部书记刘积伟,陪我一起观看了以前发大水时那块涝洼地庄稼全被淹没的视频。“通过土地流转,让‘小田’并‘大田’‘闲田’变‘忙田’,真正实现‘集碎为整、规模种植、集约经营’,等于按下了村庄发展的‘快进键’,这1500亩高标准农田就是我们柏林村最大的产业。”刘积伟书记高兴地说。

他还给我算了一笔账: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穗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在每年给予村民每亩800元承包费(固定收益)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年度收益再给予一定的分红,形成了土地“集中流转、集体托管、共同致富”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高标准农田采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种植品种主要是小麦、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经测算,除去人工、机械、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后,每亩年产效益700至1000元,村集体合作社实现增收100万元至150万元。2022年,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年度收益7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刘书记说,这都得益于娄书记给他们谋划的好项目。

本来想多呆几天,因为工作上的原因,3月2日一大早我就又乘坐高铁返回了。临走时,真的有些依依不舍。通过这两天的实地参观调研,我终于明白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村民给娄贵利封的雅号有“税务书记、创新书记、拖地书记”等等,这是对他驻村工作的最大褒奖。他的故事我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每一件事都是温暖我、感动我的瞬间,我要好好梳理一下,完成这篇宣讲稿。

列车已经启动了,娄贵利的话还在我耳边回荡:“下一步,我们将在完成1500亩高标准农田和智慧农业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把周边村庄的土地流转过来,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种植,增加土地收益;依托蒙山旅游资源和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收益率,增加集体收益和群众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