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山东税务改革奋进这十年

发布日期:2022-10-13 来源:【大众日报】 浏览量: 字号:[] [] [] 【打印本页】

  

(《大众日报》2022年10月13日06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税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以实干担当践行兴税强国的初心使命。  

  十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税收治理效能进一步彰显

  税务部门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山东、融入山东、服务山东,紧盯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精准高效落实税收政策,服务“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等,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约8400亿元,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创新发展,支持企业科技进步。认真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实工作,有力助推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累计减免896.59亿元,研发费加计扣除累计减免3756.45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0.25万户增长到目前2.04万户,数量位居全国第5位。

  聚焦协调发展,扶持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将扶持小微企业作为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扎实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552.04亿元,有效增强小微企业发展后劲。

  坚持绿色发展,助力建设美丽山东。落实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资源税为重点,“多税共治”“多策组合”的绿色税制体系,一方面有效抑制了企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为,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推动绿色消费,双向调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征收资源税1072亿元,通过发挥税收调控作用,进一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集约利用。自2018年环保税开征以来,全省累计落实环境保护税减免34.6亿元,激励更多企业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深化开放发展,推动外贸提质增效。推出税收护航“一带一路”十大举措,制定稳外资发展十项政策,推进双边预约定价安排谈签,建立跨境税收争端快速反应机制。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将一、二类出口企业出口退(免)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对重点出口企业实行“即报即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受理非居民纳税人申报享受税收协定待遇4000余户次,年均落实协定待遇优惠金额4亿元以上;累计为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10223.1亿元,年均增幅达6%,为外贸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共同富裕。随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建立,不同收入项目、群体间的税负水平更加平衡,特别是专项附加扣除优惠政策的实施,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生活负担差异和个人发展诉求,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更加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共办理个税综合所得汇算1060万人次,退税52.63亿元,实现应退尽退,1488万人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充分发挥了税收惠民生促公平的作用。

  十年来,始终坚持为国聚财,税费收入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税务部门牢记职责使命,依法依规征收税费,实现收入量增质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保障。

  税收收入规模稳步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全省国内税收总量由2012年的556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330亿元,年均增幅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实现了经济税收协调发展,收入规模稳居全国第6位。从收入质量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稳中有升,2012年至2021年平均比重为74.9%。从主要税种看,全省增值税收入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12年的30.1%增长至2021年的38.2%;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合计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12年的23.1%提高至2021年的26.2%,反映出山东企业盈利持续增强和居民收入不断提升。

  税收收入结构更加优化。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果丰硕,推动税收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分布看,全省税收与经济结构变化基本协调,2021年全省第三产业完成税收5117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占总税收的比重达49.5%,三产税收占比稳步提升。从企业类型分布看,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新增市场主体增长较快,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税收7195亿元,是2012年的3.1倍,占总税收的比重达63%,民营经济对税收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社保非税收入征缴顺畅有序。牢固树立“税费皆重”理念,克服对新领域情况不熟、经验不足等困难,在制度建设、信息共享、渠道拓展、流程简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构建了便民高效的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缴体系,为进一步提高社保费统筹层次、推进非税收入法治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税务部门树立“纳税人缴费人所盼、税务人所向”理念,不断改进提升税费服务质效,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用税务人的“辛苦指数”换取纳税人缴费人的“幸福指数”。

  减负担降成本。积极深化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由87项减少至1项,取消314项办税资料,29项限时办结事项“容缺办理”,纳税人报税资料压减50%。连续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456项便民办税措施,公布213项涉税业务“一次办好”清单,212项实现全程“网上办”,实现财产行为税“十税”合并申报,全力实现线上线下互通、前台后台贯通、内部外部联通,不断提高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减税降费等宏观政策和“放管服”改革综合作用下,全省新增涉税市场主体480.1万户,新增涉税市场主体实现税收1.5万亿元,“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的成效十分明显。

  增便利优服务。从现场办税到网上办税、移动办税、电话办税、银行网点办税、第三方代办等多元办税,从属地办税到“同城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形成了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社会办税为补充、实体办税服务厅兜底的“四位一体”多元化办税服务模式,实现了办税模式的根本变革,截至目前,全省“非接触式”办税占比达95.8%。在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山东纳税次数、纳税时间等多项指标全国最优;在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山东税务连续两年列全国各省(区)三甲。

  强监管促公平。把公平执法作为最好的服务,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信用+风险”新型动态监管机制,对高信用低风险的无事不扰,对低信用高风险的分类应对。健全监管链条,遵循税收现代化发展方向,设立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大企业管理等机构,推行跨区域稽查,形成了从税源管理到征收、评估、稽查等环节的全新监管链条,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明显提升。加强行业监管,将税收集中度高的重点税源行业、风险集中度高的管理难点行业、区域集中度高的地方特色行业作为监管重点,大力实施“模板化”风险管理。强化稽查打击,充分发挥稽查利剑作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十年来,始终坚持深化改革,税收现代化行稳致远

  税务部门将改革作为税收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始终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着力推动征管体制、税收制度、技术手段的全方位转变,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

  税收征管体制日趋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税地税从合作、合并到合成,我省税收征管体制发生了3次大的变革。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国税、地税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实现了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分设24年之久的国税、地税合二为一,税务部门征收职责进一步扩大,由“以税为主”变为“税费统管”,初步构建起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纳税人缴费人“多头跑”“多头查”等问题。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省委、省政府结合山东实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方案》,更加突出发挥现代科技的倍增效应,推进执法、服务、监管的系统性融通,党务、政务、业务的多维度联通,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岗责体系的一体化贯通,实现以“合”促“成”的化学反应。2022年,配合省人大修订出台《山东省税收保障条例》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是中办、国办《意见》制发以来,全国首个升级发布税收保障地方性法规的省份,为深化协税护税、拓展共治格局提供了有力依据。

  税收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认真落实范围广、程度深、力度强的各项税制改革举措。营改增圆满完成,2013年启动首轮营改增试点,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全省71.2万户原营业税纳税人全部改征增值税,在构建统一简洁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拉长产业链条、促进新业态成长、增加居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一举多得的作用。个税改革深入开展,2018年扎实推进以调节分配悬殊、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的个税改革,顺利完成提高免征额、增加6项专项附加扣除、施行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三大改革任务。绿色税收体系逐步形成,从全面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扩大水资源税试点,到环保税开征、资源税法实施,用绿色税收守护绿水青山。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收职责划转扎实推进,分2批完成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社保费划转,分4批接收17项非税收入划转,外加原征管的7项非税收入项目,形成了税收、社保、非税“三足鼎立”的收入格局。

  智慧税务建设稳步推进。坚定不移走科技兴税之路,2013年在全国率先上线金税三期,2018年建成网上税务局,2019年将网上税务局升级为流程统一、数据合流、功能强大的电子税务局,2021年在新办纳税人中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2022年作为全国第一批受票扩围试点单位进入全电发票新时期,大步迈向“智慧税务”新纪元,推动实现征管方式大转变,有效提升了征管服务质效。深入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深化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初步实现从“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的转变,为税收现代化插上了数据赋能的“金翅膀”,有效提升了税法遵从度,大幅降低了征纳成本。

  十年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税务政治属性更加鲜明

  税务部门牢记“税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在国家税务总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税务征程上,永葆税务机关的政治属性。

  党的建设走深走实。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造“税徽闪耀党旗红”党建品牌,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营改增、金税三期、机构合并、个税改革、减税降费、疫情防控等大事要事难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克成、“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山清、“中国好税官”白波、王俊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山东税务系统各级党组织和个人累计获得2个国家级荣誉、161个省部级荣誉、427个地厅级荣誉,充分展现了山东税务铁军的壮丽风采。

  廉政建设严抓严管。扛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严从实正风肃纪,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深化廉洁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三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担当作为的工作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税务系统纪检机构共立案635件、处分685人,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355人次,反腐倡廉取得了良好成效。

  队伍建设有力有为。在机构改革中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2012年,全省税务系统共有46291人,2018年国地税合并精简到43000人,2021年进一步精简到40255人,税务干部队伍更加精干高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出台加强县级局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选优配强各级党委书记、纪检组长、班子成员。全面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2020年以来晋升职级20763人次、晋升处级领导干部177人。开展“岗位大练兵 业务大比武”活动,深化齐鲁税务英才建设,打造税务人才高地,全省税务系统共培养领军人才25人、“三师”3366人、专业骨干761人、岗位能手3805人,本科学历占比由62.7%提升至75.5%,研究生学历占比由2.3%提升至3.1%,税收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坚实。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来,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税务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为高质量推进全省税收现代化建设积蓄了强大势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走好新赶考之路。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苏华表示,全省税务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大局,准确把握“走在前、开新局”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牢记税务部门的使命和责任,深入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税务力量。

  □刘后奋 杨玉虎 毕旭


①开设网上直播课堂,进行政策咨询辅导

②打造远程问办服务新模式,税务人员与纳税人实时互动

③开展税费法律法规普及宣传,深化青少年税收法治教育

④纳税人使用自助办税终端快速领取发票,即到即办、随办随走

⑤税务人员走进企业宣传大规模留抵退税等助企纾困政策

⑥推进“智慧办税服务厅建设”,引入纳税服务智能机器人

⑦全省第一家线下“一带一路税之家”

⑧实行“退税辅导员+辅导团队”服务机制,建立税企直连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