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税务:精准产业扶贫,让金融“活水”流向田间

发布日期:2020-07-03 来源:济南市税务局 字号:[] [] [] 【打印本页】

  “税务部门通过银税互动帮我们完成了50万元融资,让2个桑葚大棚得以顺利筹建。”眼下到了桑葚成熟的季节,在济南市莱芜区桑园公社内,饱满的桑葚果实挂满枝头。6月28日,望着一串串或黑或红的桑葚,莱芜桑源有品丝绸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桂红说,大棚桑葚比其他桑葚能够提前80天成熟,让他们在开拓市场中抢得了先机。今年以来,济南市莱芜区税务局主动发挥职能,结对子、政策扶、经营帮,全心全意为当地企业谋产业、谋出路,助力产业富民、增收惠民,走出了一条以精准税惠服务助力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银税互动解决资金难,“小”桑葚也能掘金

  走进桑园公社,这里种植着绿油油的桑葚树、硕果累累的蓝莓、长势喜人的花生,处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陈桂红说,种植着20万棵桑葚树的公社是莱芜桑源有品丝绸有限公司的基地。1997年,原莱芜市蚕种场下岗职工陈桂红带领着十几名下岗同事白手起家,从最初的养蚕、餐饮,一步步做到丝绸制品、服装、桑蚕产品、农产品、散养鸡等定制开发与销售以及生态采摘、休闲观光等多业经营。而这看似简单的产业链背后,承担着270名人口的脱贫任务。

  “一开始,我们栽种桑葚树只是为了采桑叶养蚕,简单加工一些蚕丝制品,生产工艺比较单一,利润率也不高。”陈桂红说,刚创业时,步履维艰,多亏了税务部门的帮助让他们走上了正轨。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莱芜区税务局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谋思路、想办法,联合莱芜桑源有品丝绸有限公司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研究后,紧跟当前人们偏好乡村原生态的消费大势,挖掘好桑葚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种植基地观光采摘,同时引进蓝莓种植,丰富休闲采摘项目,提高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立体生产、综合发展的新路子。2019年,前来观光采摘的人流量达到8000人次,为企业增加收入128万元。

  专属服务送上门,税收顾问为企业支招

  公司经营项目既有应税项目也有免税项目,核算规范与否决定着能否全面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莱芜区税务局立足企业特点,积极落实税收顾问制度,组建了帮扶专班,定期深入企业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辅导、一对一答疑,专门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卡,税收优惠政策一查即知,问题症结及时解决,助力企业轻松迎战桑葚季、蓝莓季。今年1-6月份,累计为该企业落实各项减免税20余万元,把税收优惠政策变成了真金白银的“大红包”。

  “在往年,我们对减免税感觉不大。但在今年,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让我们真正明白了税收政策的含金量。”陈桂红说,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算清了“减负账”,加上扶贫资金的支持,企业经营更加有底气。

  “发挥税收职能,助力企业发展,基层税务部门责无旁贷。”莱芜区税务局农高区税务所所长许新民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用足、用好、用活各项税收政策,为广大纳税人送去税务支持,更好助力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税务扶贫队出金点子,土鸡变身脱贫“金凤凰”

  “咕咕咕……”在桑园的500余亩公社里,除了郁郁葱葱的果树,一群柴鸡也在悠闲觅食。陈桂红告诉记者,散养的柴鸡销路好,价格高,生长周期 200天。每只售价可达159元,比普通鸡每只贵 70元左右。从项目的实施到现在为企业年增收30万元,“土鸡”变“凤凰”,也成了当地脱贫增收“法宝”。

  为什么想到养殖柴鸡?陈桂红告诉记者,莱芜区税务局驻村扶贫队主动探寻柴鸡养殖项目,通过与多部门联合,协助购进2000 只优质柴鸡苗用于散养。同时,还帮助企业招募了志愿顾问,定期给周边的养殖户传授养殖技巧、讲解药物使用方式,保证鸡苗健康生长。

  公司做强做优了,在桑园打工的困难群众钱袋子也更鼓了。“在这里打工我一年能多挣16000多元,离家还近。挣的多了,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正在公社忙碌的亓红说道。据了解,目前公司共安置附近7个村庄、112名困难群众就业,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