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日报】不忘初心担使命 奋发作为铸税魂

发布日期:2019-10-25 来源:德州市税务局 字号:[] [] [] 【打印本页】

发表时间:2019年10月23日

发表媒体:德州日报

 

        时代巨变,税收见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税收事业快速发展,在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这些巨变,通过一张张税票、一条条数据,汇聚成服务地方发展的税收力量。

        理念之变:“收好税”与“减到位”

  “以前蹬着自行车拎着皮包到企业收税,把该收的收上来。现在到企业建立减税降费档案,把该减的减到位。 ”谈起税收工作的变化,今年58岁的禹城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赵长文坦言,“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天翻地覆。 ”

  1950年,全国统一开征14种工商税。德州市开征了货物税、利息所得税、屠宰税等税种。改革开放后,随着两步“利改税”等一系列改革的推进,税制不断完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组织税收收入从1994年6亿多元,到2013年突破200亿元,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数字飞跃式增长的背后是税务干部的辛勤付出。”在武城县税务局基层分局工作了30余年的孙树良表示,“1986年,刚到税务所工作时,两年骑坏了3辆自行车,总担心该收的税款没收上来。 ”

  现在,孙树良的担心事发生了“翻转”。今年8月,他忙着给小微企业打电话,把1月多缴纳的税款退回去。“一听说要打钱,不少人还以为是骗子。我们不停地解释,就是担心该退的税款没有退回去。 ”“该收的要收好,该减的要减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工作的杠杆作用日益凸显,职能越来越丰富。支持高新企业、产品研发、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密集出台。今年,全市税务工作会议更是将减税降费作为全年税收工作的主题任务。“减税降费政策叠加效应让企业拥有充沛现金流,加快了新产品研发、转化的速度,生产线上马后将实现产能翻番。”庆云县航天睿特碳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厉克勤说。

        技术之变:从小算盘到大数据

        “1995年到基层调研,噼里啪啦打算盘的声音、摁计算器的电子音相映成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德州市税务局信息中心主任郭恩荣说,当年全系统仅有不足30台“大脑袋”电脑,计算器才刚刚普及。

  当时,为了汇总全市组织收入的数据,每逢年终岁尾,相关科室都要加班加点收集各县(市、区)的税收数据。市县之间使用调制解调器传输数据,带宽只有64KB,工作人员往往要忙到深夜才能够把全市数据汇总齐全。“为了加快工作进度,电脑传输的同时,也用电话报数。 ”郭恩荣回忆。

  算盘快过计算器,电话快过“大脑袋”很快成为了历史。 1996年,“金税工程”启动,税收征管实现了电子化。2000年,全市建成市县互联的无线广域网,为全市税收工作信息化摁下了“快进键”。

  2013年,“金税三期”上线,不仅相关的税收征管工作全部在计算机上操作,还实现了数据的大集中,为开展税收分析、风险排查等奠定了基础,正式开启了税收“大数据”时代。“多亏了税务局的‘火眼金睛’,我们又‘捡’回了1900余元。 ”山东高速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青银路夏津服务区工作人员李毅高兴地说。5月,他们由于政策理解有误,导致税负小幅上升。德州市税务局工作人员通过“金税三期”系统精准定位,根据企业申报情况分析出税负上升原因,并制定了专门方案派人上门开展政策辅导。这一切工作,只花了不到3天的时间。

  税收大数据的“金山银山”,不仅让企业受益,也在服务地方发展上“大显神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税务部门主动提升工作站位,积极开展税收分析,通过区域对比、行业分析等手段,把好“经济脉”,多篇分析报告被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